责任链模式

概述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是使用多个对象处理用户请求的一种成熟模式,责任链模式的关键是将用户的请求分派给多个对象,这些对象被组织成一个责任链,即每个对象都含有后继对象的引用,并要求责任链上的每一个对象,如果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做出处理,不再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对象;如果不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必须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对象。

结构与使用

责任链模式的结构中包括两种角色。

  • 处理者(Handler):处理者是一个接口,负责规定具体处理者处理用户请求的方法以及具体处理者设置后继的对象的方法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是实现处理者接口的类的实例。具体处理者通过调用处理者接口规定的方法处理用户的请求,即在接到用户的请求后处理者将调用接口规定的方法,在执行该方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能处理用户的请求,就处理用户的数据,否则就返回无法处理信息给用户,然后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自己的后继对象。

UML类图

responsibility.jpg

结构的描述

1、处理者(Handler)

1
2
3
4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Request(String number);
public abstract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2、具体处理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Beijing.java
public class Beijing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numberList;
public Beijing() {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这里模拟证件号码
numberList.add("11129857");
numberList.add("11129858");
numberList.add("11129859");
numberList.add("11129856");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String number) {
if (numberList.contains(number)) {
System.out.println("该人住在北京");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该人不在北京居住");
if (handler != null) {
handler.handlerRequest(number);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 ShangHai.java
public class ShangHai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numberList;
public ShangHai() {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这里模拟证件号码
numberList.add("21129857");
numberList.add("21129858");
numberList.add("21129859");
numberList.add("21129856");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String number) {
if (numberList.contains(number)) {
System.out.println("该人住在上海");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该人不在上海居住");
if (handler != null) {
handler.handlerRequest(number);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3、测试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rivate Handler beijing,shanghai;
//创建责任链
public void createChain() {
beijing = new Beijing();
shanghai = new ShangHai();
beijing.setNextHandler(shanghai);
}
//响应用户请求
public void responseClient(String number) {
beijing.handlerRequest(nu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new Application();
application.createChain();
application.responseClient("21129859");
}
}

优点

  • 责任链中的对象只和自己的后继是低耦合关系,和其他对象毫无关联,这使得编写处理者对象以及创建责任链变得非常容易。

  • 在处理者中分配职责时,责任链给应用程序更多的灵活性。

  • 应用程序可以动态地增加、删除处理者或重新指定处理者的职责。

  • 应用程序可以动态地改变处理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 应用程序可以动态地改变处理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 使用责任链的用户不必知道处理者的信息,用户不会知道到底是哪个对象处理了请求。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